近日,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—17农业农村频道《三农长短说》栏目,报道荣成市在公海自主休渔期间,远洋鱿鱼钓船回港以及鱿鱼生产线上花式“变身”。
远洋鱿鱼钓船回港
荣成是全国最大的鱿鱼集散地和加工基地。日前,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“中国鱿鱼之乡”称号。
随着公海自主休渔期的到来,荣成的远洋鱿鱼钓船已经陆续回港,在公海自主休渔的三个月内,渔民们也不再出海。
近日,在荣成市赤山渔港码头,两艘远洋鱿鱼钓船已经靠港,渔民们把船舱里面的鱿鱼装卸上岸,这些鱿鱼是在印度洋海域通过夜间灯光围网作业捕捞上来的,船员们在船上会对鱿鱼快速分拣,然后将其直接放入冷藏仓冷冻,所以卸货的鱿鱼都是冻品。
“随着公海休渔的实施,渔业资源有了提升,我们的收入也是一年比一年好。”
据王智航介绍,过去每次出海,一船能捕捞1300—1500吨鱿鱼,而公海自主休渔政策实施这几年,他感受到了变化。
今年出海,一船的捕捞量比之前增长了100吨以上。
作为全国最大的鱿鱼集散地和加工基地,荣成市的鱿鱼年产量约30万吨,其中,25万吨来自公海捕捞,年加工量占全国的50%。
在加工车间里,鱿鱼正在各条生产线上经历一次次变身。
第一道工序是把原料从库里取出来,开始解冻;第二道工序是鱿鱼分体,把鱿鱼头、鱿鱼耳以及内脏部分全部分开;第三道工序是清洗,把鱿鱼头内残留的骨刺以及内脏都清洗干净;第四道工序是分级,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以及鱿鱼的大小来分规格。”
处理之后的鱿鱼很快变成了鱿鱼圈、鱿鱼花、鱿鱼串。一家企业就能生产出170余种鱿鱼产品。
花样繁多的鱿鱼产品销往各地,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美味。